您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嘉大 > 正文

人民网:再论“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

2017-12-20 18:11:50 通讯员:吕延勤  点击: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他还特别重申了“红船精神”,要求全党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中孕育形成。中国共产党建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当时中国优秀分子的集中代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超越了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追求,怀揣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来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置生死于度外,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充分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由此可见,“红船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由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上通过党纲、决议奠定历史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从此,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们在建党实践中展现出来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正好体现了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指出,“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第一次确立了“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史宝库。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基。“红船精神”形成之后,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江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无不与“红船精神”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彰显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底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因与内核,并成为其传承的动力之源,始终激励、推动着党的发展壮大。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红船精神”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消灭阶级的阶级斗争目的;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两大任务”,一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初心蕴含在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示。

  “红船精神”凝结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期共产党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96年来党的初心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程的一条红线,“红船精神”成为昭示初心的精神航标,不断鞭策我们牢记过去、牢记为什么出发,警示我们初心不改、使命永在。

  【作者为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http://zj.people.com.cn/n2/2017/1219/c186937-31047310.html  人民网  2017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