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省身讲堂 > 正文

傅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2018-07-06 09:05:19 通讯员:宣传部通讯员 来源:宣传部 点击: 字号:TT

  傅杰: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在美国、法国、韩国等多国高校访问,讲授中国文化;兼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双聘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曾师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其对《论语》有着非常深厚独到的见解。从复旦学生到EMBA总裁班,他的《论语精读》课广受好评,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著有《聆嘉声而响和》《敦煌文物外流史》《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王国维论学集》等。

  演讲精选:
  “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读<论语>》,一看这题目就知道,我是来宣传读论语的好处的,但是在宣传之前,我事先声明,我不是尊孔派,我不认为孔子所说的每一句话对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人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在学校里讲论语,会首先让学生分辨两个概念,一个叫“历史的孔子”,一个叫“孔子的历史”。
  所谓历史的孔子,就是《论语》这本书,并非孔子所作,是孔子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录,因为基本上是亲历亲见,所以相对比较可信,再加上距离孔子时代不是太远的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伟大的名著《史记》里给孔子写了一个传记,我们基本上可以把那里面体现出来的孔子叫做“历史的孔子”,就是历史上原来真实的孔子大概就是那个样子。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就变成了历史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一定是要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和学者在评说孔子注释论语的时候又经常以“历史的孔子”再根据各个时代不同的需要不断往上面添点东西。于是在历史的孔子之外,相对独立的发生、发育、发展出来一个孔子的历史。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孔孟的历史的内容,而不是历史的孔孟的内容。孔子说过:“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有君的样子、君要有君的意识、君要有君的责任,反过来,臣也一样。但是孔子从来没有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他自己祖国的国君问他理想的君臣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回答了十个字:“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君臣关系是:互相都有各自应尽的责任、互相都有各自该守的规则。到了孟子,他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提倡仁政,要求一国的国君是一个仁君,可天底下哪来那么多的仁君?作为大臣,当你不幸处在昏君暴君的时代,该怎么办?孟子明确提供了三种办法。第一,出国。先秦国家实例衡量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两条,一是土地的众多,二是人口的众多。如果一个国家的农民都去邻国耕田种地了,一个国家的谋臣都去邻国出谋划策了,那么这个由昏君暴君统治的国家,一定由强而弱,由弱而亡。第二,联合起来换个国君。第三,要是还不行的话那就想个办法把国君杀了。杀君在先秦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名,有一个一直沿用到现在的专门的法律术语,臣子把国君杀了叫“弑君”。孟子说:如果这个国君不是一个仁君而是一个暴君,他就天然的失去了君的资格。因此,杀这样的君,那就不再叫“弑”,而是“口诛笔伐”的“诛”。孔子比较温和,只说成“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孟子比较激烈,孟子说:“如果君视臣如土芥,反过来就是臣视君如寇仇。”所以孟子,从来没有提倡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后来更加高度集权的中央专制统治政府成立之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后来的儒生吸取了法家的学说所创立的命题。根本不是孔子和孟子提出来的命题,因此不是孔孟之道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个标准的孔孟的历史的内容,而不是历史的孔孟的内容。
  分辨这一对绕口令一样的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分辨了这一对概念,我们才可以知道,在一百多年前我们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或者倡导,或者参与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但是中共一大的领导人、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明确说:“我们所要打倒的是以‘孔家店’为符号的与现代民主科学相违背的内容,而不是要打倒孔子本身。”这个孔子本身和孔家店的关系大致就相当于我前面说的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的关系。当然我这不是说所有的好的东西都是历史的孔子的,而所有不好的东西全都是孔子的历史的。历史的孔子为孔子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却是有很多诸如“君叫臣死”是不能由历史的孔子来负责的。而分辨了这一对概念,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百年前那些启蒙思想家们要那样轰轰烈烈的“打倒孔家店”。而过了一百年之后,我们要倡导“向传统学习、向儒家学习、向孔孟学习”。
  不懂《论语》就不会真正懂中国
  南昌大学有一位90多岁的老教授在陈至立做教育部长的时候,他给陈至立写信,说现在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的学生连一本完整的《论语》和《孟子》都没有读过,这种大学生全是不合格的。同时他还在报纸上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强烈谴责全民少儿读经,看着非常矛盾,其实我们分辨了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这一对概念之后,就很容易理解老先生们的那种苦心。有人要利用经典告诫你们,要“我随便叫你,你就乖乖地过来”,这个时候要警惕。至于经典本身的价值,它能流传这么久,这是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学习的。而另一方面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宣传,只要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你就多少应该了解一点儿孔子,你就应该多少读一点论语。不仅仅因为你是大学生,只要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所谓有文化无文化,这个跟你的学历没有关系,哪怕你非常讨厌孔子,哪怕你一句论语也不喜欢,但是只要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你就应该多少读一点论语,多少了解一点孔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的原因,孔子和《论语》已经对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造成了无所不在的影响。你要完全不懂得孔子,不懂得论语,你对中国的很多东西,大概都不容易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
  当代美国有一位最杰出的女汉学家,叫伊佩霞,在比她更有名的剑桥大学出了一本剑桥插图中国史,在西方是很流行的教材,从远古写到邓小平时代,在提到论语的时候,伊佩霞教授说:“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而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所以《论语》为后世的圣书,成为中国人的《圣经》,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因此《论语》的许多段落,成为格言,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民,都会不知不觉地沿用。论语全书不到一万六千字。而在这不到一万六千字的篇幅里我们现在还在常用的成语超过一百个。诸如:见义勇为、无为而治、不耻下问,以及半成语半格言的“欲速则不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来自于论语。台湾一位已故的中华文化启蒙家在他的书里说的就更明确了。他说,孔子和《论语》,就是中国在世界的商标。我们现在正在兑现,现在我国在全世界设立了五百多所孔子学院。经常有人问我,孔子学院怎么跟外国人讲孔子。我说,孔子学院和外国人基本不讲孔子,孔子学院是招来不识汉语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识汉语学汉字,跟孔子学院的外国人基本不到讲孔子的程度,但是因为孔子是中国最大的商标,你一叫孔子学院,外国人就知道那是中国人开的学院,那是教汉语教汉字的学院。
  《论语》怎样影响中国文化
  我们下面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论语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中国人名字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时候我们的古文真的了不起,短短的两行字,把整个人的为事为人为学,都概括进去了。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对中国人是有巨大感召力的。我们顶级的数学大师,嘉兴学院的名誉校长陈省身先生。其名字,当然是从“吾日三省吾身”里面来的。陈先生虽然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大师,但是他在自传里明确说过四书他是完全可以背的。这对一个一百岁的老人来说,也不算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功夫,而是当时的教育风尚普遍都是如此。
  除了人名,中国文化还有很多重要的典籍书名也来源于《论语》。明末清初,江苏的一位顶级的学术大师,叫顾炎武。顾炎武一生写了很多著作,但是我们公认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一本读书笔记。因为第一这么大学问的人,天天读书,天天写心得,这份读书笔记内容无所不包。第二,天天写心得,天天又读书,书越看越多。本来自己特别得意的一条心得,一看明代人宋代人说过了,立刻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大半辈子的读书笔记,每一条都是自己真正的心得,也就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读书笔记起名为《日知录》。书名来自《论语》子夏的名言“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知道一点你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每个月以不要忘掉你们已经掌握了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好学的标准了。
  而除了书名,还有校名。我一直觉得,中国大陆最好的一个大学校名是现在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存在的大学,辅仁大学。来源于《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通过文字文化活动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相互辅助,相互砥砺,共同达到仁的境地。一个学校就应该是通过文字文化活动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通过相互辅助和相互砥砺,来共同达到某种境地的专门场所。所以辅仁大学是在我看来全中国最好的大学校名。现在的辅仁大学和辅仁中学都还保留在台北。
  除了校名,还有校训,比如辅仁大学的校训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校训,但在我看来,这还不是一个最好的校训。在我眼里,就我所知的中国大学最好的校训是复旦大学的,也是来源于《论语》里的名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知识要广博,这是博学;志向要坚定,这是笃志。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联系自身,切合实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十个字就是复旦的校训,这不应该只是复旦大学学生的座右铭,应该成为全中国所有大学学生的座右铭。
  《论语》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影响无所不在。只要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你就应该多少了解孔子,就应该多少读一点《论语》,因为它已经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更何况,光从我刚才简单的举的一些例子当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论语里面有很多话是值得我们去回味,值得我们去喜欢,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演讲时间:2018年4月22日

新闻热线:0573-83642223 | news@mail.zjxu.edu.cn© 嘉兴学院新闻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